第11版:戏曲新闻 乐梦融 张乾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尹韵画中来”
尹桂芳的艺术成就
尹先生的 其人其事
我的恩师尹桂芳
初见尹先生
3上一篇 2013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尹小芳
我的恩师尹桂芳

 

尹小芳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派创始人、我的老师尹桂芳,她从艺六十余年,为振兴越刚事业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可谓艺精品高,芳溢越坛。

我能作为尹门弟子。可说三生有幸。一九四三年我年仅十二岁,因生活所迫,被送进龙门戏院投师从艺。当时的台柱小生就是尹桂芳,她那俊美的扮相,迷人的眼神,精湛的表演,悦耳的唱功,将我这个不懂戏的穷孩子吸引住了。我第一次看懂的越剧是尹桂芳老师的演出,第一句学到的是尹桂芳老师的唱腔,第一个在我心底里最为敬佩的就是尹桂芳老师的艺术。一九四六年我正式师从尹桂芳,改取艺名,从此随侍老师亲聆教诲。我们师徒就此结上了不解之缘。

创立“芳华”,是老师与当时“雪声”共同在四十年代前期进行越剧改革的继续。由于剧团有了比较健全的艺术创作班子,老师得以在与编导、作曲、舞美的通力协作下,更充分地施展她的才华,至解放后的五十年代,通过上演诸如《西厢记》、《梁祝》、《浪荡子》、《屈原》、《红楼梦》等剧目,使尹派艺术更趋成熟、完美。老师醇厚委婉、洒脱深沉和刚柔相济的唱腔,使广大观众入迷;老师的台风、气质、优美的身段和细腻刻画人物的表演为无数观众倾倒。我钦慕老师的艺术.用心模仿她的一腔一调、一招一式,深受老师的艺术熏陶。

我有幸在老师身边,除了直接受尹派艺术的熏陶外,老师的戏德、钻劲,都给了我极其深刻的教育。譬如,老师是以儒雅小生驰名于越坛的,但一旦需要时她就主动扮演其他行当甚至没有多少戏的角色,只要能够博得观众喜爱,她都乐于接受,认真对待。老师自己对待艺术十分严谨,也如此要求学生。记得我从师第二年,老师就介绍我到刘金玉科班.让我加强基础训练。在那里,每天练功、练唱,跑龙套,什么行当都要学,所以生、旦、净、末、丑.我都演过,这为我以后开拓戏路.能比较自如地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老师还教育我对艺术必须一丝不苟,她说:”角色无大小。上舞台就是背对观众也应演出戏来,这才是艺术。”以后我总是遵照老师的教诲,认真对待艺术。尹派艺术对我的陶冶是非常深刻的,自一九五—年春节起,每逢老师突然倒嗓或外出活动时。我就沉着顶替,代师演出,获得同行一致好评和观众的赞扬。这是老师对我的绝对信任和精心培养的结果。

随着自己艺龄的增长,在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结合演出与教学,得以进一步探索尹派艺术的精髓,溶入自己的演唱之中,进行不断的尝试,使我在认识与掌握尹派演唱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长进。因此我为尹派艺术的承上启下做了些弘扬工作,全是老师亲切教诲、从严要求的结果。长期来,我为有这样—位好老师而感到自豪。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