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萌)继双11后,时隔1个月,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网等多家电商又发起造节运动。多位业内人士和消费者认为,造节是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密集造节可能会导致消费疲劳,消费者网购正趋于理性。多数消费者在上一轮购物狂潮后进入休整和反思期,消费热情下降明显。
“双11买得太多,钱都差不多花光了,内伤太深,双12都没战斗力了。”家住黄桷坪的李小姐昨天发的这条微博,引发不少网友共鸣。她说,双11共花了1万多元,厕纸都买了5大袋,为这事还差点引发家庭矛盾,因此,这次双12仅买了几百元的东西。
市内某银行上班的严女士,双11把钱花光了,双12仍然热情不减,先把东西放入购物车,10日发工资后,立马投入战斗,“我卡上的钱早在上月中旬就花光了,下旬都靠老公支持。”
业内人士提醒,无论多大的促销,网友也要量力而行,以免过度消费造成遗憾。
当当网昨天下午公布了截至当天12时的销售数据:销售额突破5000万,部分打5折的纸尿片卖疯了,平均每秒钟卖8片,为平日4倍。
苏宁易购昨天下午6点后也向重庆晚报记者透露昨天重庆地区的销售情况。数据显示,昨天取暖器等暖气产品卖得最好,售量突破1800笔。整个重庆的销售同比增长13倍,但不到双11的80%。
易迅网的给出的数据是,截至昨日16时,易迅网订单数突破15万单。
或是受"11·11"中191亿元的成交量刺激,并非所有电商都愿放弃“价格战”,尤其是京东商城、当当网、苏宁易购、凡客诚品等主要采取B2C(商户到个人)模式的电商,依旧将“价格战”作为"12·12"的主要手段。其中,京东商城打出了“最低2.5折”旗号,当当网声称有“全网底价”,苏宁易购有“3折抢”和“0元购”,凡客诚品推出“零毛利”……对于如此来势汹汹的“价格战”,很多网友坦言“又爱又恨”。
从成交情况看,低折扣对网友的诱惑依旧存在。凡客诚品的统计数据显示,推出“羽绒服最低仅售99元,并可参加满200元减40元、300元减80元”的促销后,不到12小时,羽绒服类产品的销量已经超过1万件。其他网站也反映,昨天的浏览量和成交量虽然不能与"11·11"相比,但已是一个月来的最高值。可不容忽视的是,网友们“一边购买一边抱怨”的情况在此轮促销中已相当明显。有网友在购物评论里写道:“选购的产品刚送到,价格已经下调了50元,胸闷!”“变来变去的价格让人无所适从,再也不相信网络促销了!”
专家认为,这些言论说明,电商必须关注“价格战”引发的“审美疲劳”问题。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指出,"11·11"受追捧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被充分满足,而电商想再次刺激消费,必须用更高的营销成本,所以持续使用 “价格战”的效果是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