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新闻 康凯
上一版3  4下一版  
艰难的重建
◎专家座谈
日本市民:中国令人爱恨交加
邻居家的窗户破了,我们该做什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座谈

  陈建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冯  玮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贺  平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院

  陆  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日本地震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陈建安:对中国影响是有一些,但是影响不是太大。首先,(日本)在重建过程中需要很多设备,特别是需要很多建筑材料。企业家们都对此比较乐观,但其实建筑材料想要出口到日本去很难,因为他们的标准比我们高许多。唯一一点有现实性的就是我国用于建筑的重型机械。农产品也是一样。因为我们现在农产品农药的残留量太高,可能会维持现状。粮食也是一样,现在我们的大米重金属含量太高,日本不会要的。由于日本人很挑剔,连泰国的米他们也不一定会选择,有的时候会从加利福尼亚进口,那边水稻的米和他们比较接近。

  ○冯玮:由于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必须要让出一些市场。比方说建筑材料,这对我们就是一个机会。再如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国传统的行业,如轻工、纺织、手工本身依赖就比较大,对中国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机会,因为日本的劳动成本很高。此外,(日本)应该会增加一些对中国食品的进口,因为日本以前对中国食品也有进口,不过还是分得很清楚,中国食品的声誉远不如日本食品。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中国食品的(声誉度)。

  ○贺平:灾后重建过程中,中日经贸关系肯定会有一定发展,是一次契机,但也就那么回事。首先从个别企业来讲,如钢材,可能多卖一些产品,这是有可能的。再如日本震后向海水中排放核污水,致使其水产养殖和捕捞业受到影响,上周和上上周从山东进口了蔬菜和海产品有所增加,很快就到1亿美元。企业层面存在一定的商机。其次从产业转移角度来讲,有人提出中国企业要到日本去兼并收购,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操作难度也较大。

  ○陆铭:如果放眼二十年到三十年的话,我不觉得这次地震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日本的基础和实力不是震得了的。日本在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在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上的优势,在这些方面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相对来讲可能在农业上的影响我估计会大一点,因为那一片如果不能种植,包括整个日本如果环境恶化的话,可以产生对境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这很可能会给中国机会。

  

  日本地震会给中日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陈建安:这只是一个局部的自然灾害,而非战争,战争的话可能很快会改变格局,而一次局部的自然灾害会马上改变中日关系的格局现在也很难讲,或者改变日美或日韩的同盟关系也是不大可能的。而且这样的一种灾害发生以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稳固他们的那种同盟关系。在这次救灾过程当中,他们对中国还是有很大的戒心,不让我们很深入地介入救灾行动。比如我们提出我们的船只可以沿着太平洋提供物资资源,他们不愿意。原因是这属于他们的领海,害怕防卫内容被了解,而美国的航空母舰都可以进去。

  ○冯玮:这次地震通过日本的援助,对战略互信、改善国民感情方面相对于前一段时间来说是一个契机,因为确实也有很多日本人感谢中国对他们的援助,使前面相对受到破坏的战略互信关系与国民感情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尽管没有完全打通,它依然是一个瓶颈。另外,在这次地震中,美国后撤80公里,逃得最快,伤了日本人的心,使得日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负面影响。中国与美国正反表现,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这种改善对经贸关系的恢复是毫无疑问的。

  ○贺平:中日关系之间的一些敏感问题,短期之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包括钓鱼岛、东海、历史问题。在这个前提下,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干任事情发展呢?我觉得也不是。包括灾害求助在内的一些"功能性合作",我觉得都是可以着手的地方。我们政治上有 "高级政治"和"低级政治"之分。"高级政治"就是所谓的军事、外交等问题,"低级政治"就是经贸或其他层面的,比如救灾、环境治理、传染病防治这些。这些领域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长期坚持的话,一点一滴能做些事情的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尽管可能对整体来说未必能起到质的作用,对最终关系的改善肯定会有帮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