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复旦校园文化活动龚瀛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娱乐快讯
走进复旦公演话剧《小巷总理》
复旦第21届社团节开幕
“达人秀”风潮席卷大学校园 决赛相辉堂上演
“一二九”歌会的台前幕后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人秀”风潮席卷大学校园 决赛相辉堂上演

  “嘀、嘀、嘀”随着评委面前三个大叉的同时亮起,台上的选手被宣告比赛结束。这可不是中国达人秀的电视转播,而是复旦大学“新生达人秀”的比赛现场。大屏幕计时器、三个座位的评委席、醒目的红叉显示屏……仿佛置身于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比赛现场,一改往年复旦大学“新生之星”的比赛模式。2010年11月2日晚,由复旦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复旦大学第十届新生之星评选活动---“新生达人秀”总决赛于相辉堂落下帷幕。

  经文艺部部长唐荣堂证实,改版后的新生之星的确吸引了更多另类参赛选手的眼球。自弹自唱、载歌载舞,这样的比赛形式都已经过时了,限时书法、魔术表演的出现为新生达人秀的现场增添了很多气氛。

  评委陈瑜老师表示,达人秀的比赛甚至给评委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今年,甚至有同学在舞台上表演魔术、跆拳道,这让我们评审也大饱眼福,已经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来评判什么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今年出现了类似脱口秀的表演类型,"陈寅老师表示,大概是周立波的风潮,今年参赛选手中有几个组合,都是表演相声、脱口秀,内容风趣幽默,和许多社会上的脱口秀有一拼。与众不同的是,校园达人秀中的脱口秀题材完全来源于同学对于校园生活、时事热点的个人观察和自我分析,完全体现出新生的智慧。

  复旦大学学生会文艺部主要负责了这次比赛的全部策划,提及比赛改革的观念源自于哪里时,部长唐荣堂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上学期末时就已经有了想改“新生之星”为“达人秀”的念头了,那时候“中国达人秀”还没开播,不过灵感也是来源于国外的达人秀。“当时,苏珊大妈很火嘛,所以我们文艺部就想改成那样达人秀的比赛形式,做出一点创新和改革。”

  "作为新生节的活动,它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让新生能够适应大学的氛围。比赛的时候常有班级后援团之类的为选手加油,这就让参赛新生们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文艺部唐荣堂部长表示,"改成'达人秀'的模式只是想告诉他们,不是只有会唱歌会跳舞才能站到这样的舞台上,就可以展示出自己对于'达人'的诠释。"

  没有秀,没有故事,有的只是新生们纯正的风采,只是不同于他人的精湛才能。--这就是大学校园达人秀的本质。"'达人'必须用自身内在的力量来感染他人,而不是单一的作秀或者博得他人的同情。"柴乙亮说,这才是大学生达人秀应当坚持的比赛理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