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纪录.影像 何莲
上一版3  4下一版  
E复旦/纪录.影像
2010.01.01
责 编:何 莲 082013028
谁的音乐?谁的人生?
CNEX
张经纬:每一个镜头和剪辑都是我的写照
To Be a Human Being
编者的话:
历年主题及片目:
媒 体 如 是 说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To Be a Human Being
——黄 家 正: 我 不 是 天 才

  那天傍晚,在湾仔香港艺术中心正门外,年轻钢琴家黄家正与小提琴家拍档姚少龙,联袂为街头音乐表演《开放音乐》揭开序幕。

  表演完毕,立即拉黄家正到附近的咖啡店聊聊,也不管他身后一班支持者的目光。起初他很抗拒那支录音笔,生怕说错甚么话,但后来还是侃侃而谈,音乐以内音乐以外,几乎是天南地北一番。就是知道他有许多东西想表达,跟别人分享,他也忽然很玄妙的跟你说自己命格属火,星座为人马座,喜欢与人分享、结识新朋友。这晚来了许多支持者吧?“他们不是Fans,请别这样说!”还未届二十岁的黄家正,那时哈哈笑了起来,脸上隐约呈现害羞神情,于是笑容显得更可爱了。甚么天才不天才,少年十五二十时,天真一点就好。

  于张经纬导演的纪录片《音乐人生》里,观众看见黄家正的成长传记,但戏名冠以的所谓“人生”,或许说得太宏大了,毕竟荧幕上仅放映黄家正十一岁至十七岁,于捷克跟专业乐团合作的录音室、学校乐团排练房、比赛场地、家居等地方布满足的零碎片段,此刻镜头搁下来,年纪轻轻的黄家正真正的音乐人生,严格来说才刚开始———于中学毕业后,他现于美国的大学修读音乐课程,音乐长路漫漫,说回顾,嫌太早。

  《音乐人生》于七月放映后,得到不错回响,电影更于九月初载誉以全新数码版本放映,黄家正的名

  字一时于文化界流转得响亮,他的Facebook也忽然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朋友”。然而,他却坚称,还未看和不打算看以自己为第一身书写对象的《音乐人生》,真好奇他竟能按捺得住。“你是甚么人,有时是因为你看见人家眼中的自己是甚么,而变成那种人。我不愿看,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他有许多独特的人生观和哲学思辨,只愿意踏自己愿意走的路,这一点,戏里戏外的他,贯彻如一。

  “就好像今天许多人来,就是想看看那个于《音乐人生》亮相的黄家正怎样疯狂。”天才、神童、傲慢、孤高──人

  家怎样形容自己,他彷佛统统置之不顾,但却会提高声的说:“我最讨厌人家说我‘天才’。有甚么好谈论呢?每个人都各有不同的有趣地方。”那就是他在电影中,多番强调的“To Be A HumanBeing”说法———终极的人生目标。此外,黄家正也不讳言,于电影中的言谈,有真有假。“当时年幼,心智未许成熟,有许多说话,不必太在意。”身边那么多人对自己抱有期望,会构成压力吗?“压力一定有,视乎你怎样面对。我对音乐已建立了Passion,自会享受其中,不感吃力。”

  人生路漫长崎岖且纵横交错,走到重要的交叉点时,往往不会知悉,但决定就偏偏在这惘然的一剎那进行。黄家正今天与音乐同行,回望过去,起步点原来是七岁某天跟妈妈和哥哥经过乐声琴行,然后报读钢琴课程,此后一脚栽进音乐世界,预先没有计划,彷佛一切随缘。假设人生影像能回带,你此刻就站在琴行跟前,还会走进去吗?黄家正几乎没有多想:“WhyNot?现在我读音乐,就算放弃了甚么,都是值得的。”

  对音乐充满热诚,有将来的事业计划吗?“老师告诉我,音乐的事情,从来都没有Guarantee。巡回演奏还是甚么?不紧要,我只想保持自己对音乐的视野和态度,知道自己在甚么岗位便够了。”

  黄子翔

  《星岛日报》(2009.9.8)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