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作业
多元复旦(复旦的文化基因) | |
我们小组的主题是“多元复旦”(复旦的文化基因)。因为我们小组由来自中国、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泰国的同学构成,所以有了做“多元文化在复旦”展示的一个创意。随着复旦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觉得以“多元复旦”为题,有极深的意义。而不同国家留学生在复旦的交织沟通,其实正是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 但“文化”内涵太大,所以我们主要侧重于几个国家最主要的节日文化来展现不同的人文传统、外籍学生在复旦的活动状况和外国文化在复旦的推介信息。核心是主题“文化”。 在媒介融合时代,利用多媒体融合的手段来传播新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为小站主题定位后,我们又进行了网站的“模式定位”。我们力图打造的是一个播报即时信息和新闻的网络平台,而不是以某一个东西为主题后的各方位的介绍,新闻性和时效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因此,我们的网站的构建试图以简洁明快的风格最直接的传递信息,不太玩“花活”,但各类优化和美化网站的应用,我们并不忽视。 我们采用的是两栏式的网站布局,在网站的首页导航栏,共有6个页面栏目,分别是“首页”、“About me”、“Soundslides”、“微博资讯”、“视频展示”、“多元复旦”构成。 “About me”:介绍小组成员和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各自承担的任务。并对站点做个简单的介绍,同时附上联系的讯息。 “Soundslides”:展示我们小组纪实摄影的作品 “微博资讯”:展示我们小组专业为小站建立的微博“多元复旦”,提供复旦文化活动最新信息。 “视频展示”:展示我们小组社团活动的视频作品(北欧社) “多元复旦”:对复旦的留学生信息、概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简介。 而在网站文章内容层面,我们的网站共分为“东亚文化”、“乡土中国”、“佛土泰国”、“时尚韩国”、“非常新加坡”和“复旦文化信息”6个分类目录。不同的目录由不同国籍的同学编辑,内容除了部分是引用介绍性的文章外,都是小组成员以新闻或纪实的形式结合最新的资讯的原创。 “东亚文化”:这里的文章是对我们小组组员各自国家文化圈的一个简单介绍,包括中国。同时,我们对不同的亚洲文化进行对比、融合,是它们在网站中紧密联系,而非独立的个体。 “乡土中国”:结合学期上旬去农村采风采访的资料,撰写关于当下中国的最普罗大众的面貌,围绕中国人的“乡土意识”折射中国文化的内核。 “佛土泰国”:泰国是亚洲宗教意识最强烈的国家之一,佛教是其国教。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佛教节日“宋干节”描绘泰国的真实文化景观。 “时尚韩国”:韩国和中国同宗,但它继承了很多中国文化中精髓的部分并进行“改造”,比如“江陵端午祭”,所以我们期望发现这个国家文化中“新”的东西。 “非常新加坡”:新加坡的文化有其独到之处,我们重点围绕的是它最重要地节日“屠妖节”展开。 “复旦文化信息”:这个版块主要提供在复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信息,比如人数最多的韩国留学生群体,他们平常做些什么?在中国如何生活?等等。此外,也传递在复旦举行的国际文化交流的咨询,比如之前瑞典大使馆在复旦举行的“瑞典日”活动。 在内容方面,我们正是通过以上两大块(POST页面和PAGE文章)的互相组合,并且结合多媒体技术(导航栏页面主要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如视频、SOUNDSLIDES等),来表达我们所要传达的“多元复旦”的内涵。 我们期望通过这个平台打造“多元复旦”的形象,试图找寻复旦的文化基因,并且构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 实践体会 ============ 利用wordpress来搭建主题网站对于我们这些之前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步步摸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代码的编辑和修改等一些深层的东西有了初步的认识,起码“懂”那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感到通过这样一个构建网站平台的过程,扎扎实实学到了一点东西,对于今后未来的发展很有益处,将来是“全能记者”的时代。 但是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绕”了太多的弯路,在和其它小组的沟通交流中,大家大多去“找寻”技术牛人进行指导,单靠自学根本无法进行很好地平台建设。 例如,我们组在首页下部增加“FLICKR图册”的时候,添加了插件后按照插件说明却怎么也无法实现,换了不同的插件也都不同。便向一位学长求教,他摸索了半天才发现我们运用的模板的一些代码有冲突,需要对代码进行删改和添加,而这个以我们现在的水平根本无法发现。在他的指导下,才解决这个问题。又比如,我们网站为了更好地体现“界面友好”,在网页底部增加了透明的滚动公告栏、采用运动的“BOOKMARK”书签以及在侧面栏加入滚条,这些都涉及到对代码的设计的和改变,有一定的复杂性。虽然孙老师给我们提供的插件包括网络上各类插件都有运用说明,但是因为各自主题模板的差异,代码的运用也不同。不仅仅我们,很多小组都被代码困扰的最大原因就是并没有真正掌握代码的运用知识,只不过机械地套用,所以一旦当“环境”(代码环境)变了以后,问题随之而来。 但网站逐步实现后,我们又很有成就感,累也值得。 所以我想是不是在今后媒介融合的课程中,对于一些初步简单的代码技术的教学,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WORDPRESS?(当然,课程比较紧,这未必现实,仅是个人感受和建议) | |
课程: 媒介融合概论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李华强 刘咏 邓建国) 年级: 2009级新闻学系 作者: 沈逸超 俞迈慧 黄微婷 方细 吴政锡 裴宰贤 刘家兴 涂利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