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校园文化 米子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复旦诗社推动成立诗歌图书馆
夜色温柔
香草茶
第二届复旦“红枫诗歌奖”·创作奖揭晓
断章
潼城
下一篇4 2013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而起兴吟游忙,且歌且行且馆藏”
复旦诗社推动成立诗歌图书馆

狭长的空间里,长桌向着窗口一字排开,几排简易书架和一块背投屏幕组成了复旦诗歌图书馆的全部。书架逐渐变得丰富,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诗歌爱好者们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藏书捐到这里,短短两周的筹备期,图书馆已有藏书300多本,几乎都与“诗”有关。
 

近日,一个完全由学生自主运作的诗歌图书馆在复旦诗社的推动下正式成立,诗人肖水将之称为公益图书项目,希望这个小小的空间能带给学生开阔的心灵世界,营造读书和读诗的良好氛围。

诗社活动有了固定的“物理空间”

傍晚时分,复旦大学研三学生洛盏怀揣着约翰伯格所著的《抵抗的群体》和艾略特的几本书出现在诗歌图书馆,作为主持人,他即将带领大家走进诗歌的世界,分享自己多年来的读诗与作诗心得。“以往诗社的活动更多是诵诗会,读自己的诗,读别人的诗,但这些诗未必好,对大家的进益有限。”身为“前辈”,洛盏将负责近期的读书会,首场的主题叫做“诗歌的面孔或对矫饰主义的警惕”,他将这样的安排称为“警惕年轻人容易犯的错”。

“刚开始作诗的时候,很容易用矫饰的词语来掩饰无话可说的事实,诗社成员大多是本科生,刚刚开始作诗不久,我希望能和他们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洛盏说道,在文本选择上,他会尽可能挑选较为正统的诗人评论家的文集,再结合大家熟悉的诗作进行解读,以期帮助爱写诗的同学们收获有益的指导。

在复旦诗社社员们眼里,10月25日正式成立的复旦诗歌图书馆是一个固定的“诗歌活动的物理空间”,在任重书院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目前开在复旦大学本部7号楼113室,是书院活动室的一部分,全天候对全校师生开放。图书馆白天有宿管值班,周一至周五晚17:30-21:30则有诗社成员坐镇,定期还将举办读书会等活动。

这些天,图书馆的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赠书,有些来自诗人和学者,有些则来自普通的学生和诗歌爱好者。记者了解到,以往复旦诗社的《诗耕地》、复旦诗歌节文本、红枫诗歌奖文本以及230诗歌奖文本等等涉及诗社活动的资料都保存在复旦诗歌图书馆,本着为本校在读诗人服务的宗旨出发,复旦诗社以后将会长期拨出一笔资金以丰富图书馆藏书。

多读书才能写好诗 未来可能开放借阅

“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提倡多读书。”谈起诗歌图书馆成立的缘由,复旦诗社现任指导老师、诗人肖水言简意赅,对近年来十分活跃的复旦诗社而言,各类诗歌活动丰富热闹,最为根本的读书和写诗却亟待增强,为了有一个长期可以读书和讨论的空间,诗社成员们萌发了筹建诗歌图书馆的想法。

这位生于1980年的诗人曾是“复旦诗社”第27届社长,在他上任时,诗社成员包括自己在内只有5个人,大学校园里的读诗氛围更是每况愈下。这些年,在他和很多社员的努力下,复旦诗社逐渐“活”了起来,定期的诗歌交流会、举办首届长三角地区80后诗人朗诵会暨讨论会、与“在南方”诗歌传播机构的合作等活动都让全国其他的高校诗社艳羡不已。如今,诗社有成员200余人,活跃着20多人,不断有佳作和诗歌的“好苗子”出现。

不过,肖水很早就对社员们写诗的水准感到忧虑。为了培养优秀的诗人,肖水建议诗社骨干社员“深入基层”,寻找有潜力的好苗子一对一交流,诗歌图书馆的建立最首要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校园诗人们写好的诗歌。

从筹建到开张不过两周时间,图书馆受到了多方热情的支持,源源不断的赠书让肖水和社员们颇为感动。“有了图书馆,我们还可以以诗社名义向老师求赠一些珍贵的书籍。”肖水告诉记者,诗歌图书馆并不只是收藏诗歌类书籍,而是收藏一切能对诗人写诗起到积极作用的书籍,目前大约有藏书300本,不少诗人将早年出版的诗集也捐赠出来,十分不易。

“写诗,需要接触广阔的事业与广泛的艺术领域,所以诗歌图书馆不是仅仅只有诗,我们更希望能在校园里营造读书的氛围。”在肖水的愿景里,一个书香浓郁的校园才是诗歌图书馆最想达成的目标。目前诗社仅对校内师生开放,暂时也只提供阅览,未来可能会开放借阅。

诗话实说

诗歌图书馆让诗社进入成熟阶段

在诗人们眼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堪称“诗歌的年代”,校园内外,人们读诗,写诗,交谈的也是诗,复旦诗社就是成立于那样的年代。经历了八十年代人人追捧诗歌的狂潮,诗社也见证了九十年代至今诗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渐渐淡出和边缘化。

在第一任社长许德民眼里,经历了起起伏伏,复旦诗社却从未正式中断过,近几年则迎来了又一个活跃期。“复旦诗社这几年的活动非常出色,不求太多的爱好者,但团结了一批真正热爱诗歌的诗歌精英,氛围很好。”

听闻复旦诗歌图书馆成立,身为老社长的许德民立刻赠送了诸多诗集和画册,包括早年诗集《人兽共患病》、《时间只剩下一棵树》以及近年出版的《发生和选择》等。“诗歌图书馆是一个符号,标志着诗社进入了更为成熟的阶段,不仅仅是宣传,而是开始了学术活动,这意味着诗社更注重诗歌文化,承载了更为有意义的价值。”

在许德民读书的时代,诗社成员们定期会举办诵读会,学术氛围浓厚,与当时整个社会“读书狂热”分不开,在他的记忆里,同学们总是如饥似渴地读书,买书,至今回忆起来,仍是一段独特的属于那代人的记忆。“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

让这位开创者引以为傲的是,这些年,复旦诗社的成员们一直传承着校园诗歌文化,他们真正热爱诗歌,明白诗歌对于时代的不可或缺性,用自己的努力维护着诗歌的尊严。“很高兴看到图书馆的成立,我也经常回去参与诗社活动,和年轻的诗人们接触让我也觉得很愉快。”

(作者:朱莹 来源:青年报)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