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于9月8日-9月18日在天津举行,上海代表团获得44金、26银、19铜,金牌数列第二。我校组队代表上海参加了男子排球、女子排球和桥牌三个项目。其中男子桥牌项目荣获团体第一名,女子桥牌项目获得团体第七名的成绩。我校组建的桥牌队在往届的大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男子团体第4名。此次在激烈的竞争中荣获团体冠军,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另外,我校10名田径运动员、3名游泳运动员和1名武术队队员也在本届比赛中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为上海代表团争得荣誉。其中新闻学院研究生赵婧一人夺两金,获得女子乙组800米和1500米比赛的冠军;10级学生金源在女子乙组3000米障碍比赛中夺得银牌;新闻学院大二学生满晓获得女子甲组跳高第二名。
据我校体教部主任王方椽老师介绍,每届比赛前,上海市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都会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实施和责权统一的原则,与负责组建参赛团队的大学签订参加大运会项目比赛的目标责任书。8月31日,上海代表团与我校(男排、女排、桥牌队)签订了此责任书,希望我校三个项目队伍获得35分的团体总分。大运会结束后,经过统计,我校三个参赛队伍在本届大运会总共获得52分,顺利并且超额完成任务。
好成绩的背后是运动员们的刻苦训练,是教练员们的辛勤付出,是学校领导们的大力支持。我校对本届大运会的准备工作从去年寒假前开始,当时我校运动们参加了为期100天的有计划集训。“备战大运会是个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我们的训练一直按照计划走。”王主任对记者说。王老师说的的确是实话。大运会举办前,上海市教委关于大运会集训的督导组曾前后3次到访复旦大学运动队进行彻查,而且每次到访都不事先告知学校。每次彻查,督导组的领导们都十分满意,对我校体育队的准备工作表示肯定。督导组的领导曾表示:“到复旦来彻查,你不用打招呼,随时去看,他们交上的计划是怎样的,他们就是怎么实施的。”
本届大运会上,复旦大学的女子排球队在前两场比赛中发挥出色,都以3:0的绝胜优势击败了对手。但是在8进4的比赛中,队员们却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
按照赛制,每个小组第一名出线的队伍要与其他小组的第二名进行之后的比赛。这就意味着如果8进4 的比赛中,我校女排队赢得小组第一,那么就会遇上实力较强的浙江队或江苏队。王主任分析说:“浙江队和江苏队的队员们都是省青年队的队员,我们要想赢过他们很难。小组第一出线的话我们就会遭遇这两个队的其中一个,这样我们很难赢。一旦输了,我们就只能获得第7名或第8名。如果我们获得小组第二的话,之后即使比赛打得不好,都会获得第5名或第6名,甚至进入前4名。”
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是在这场8进4比赛中,我校女子排球队如果放球,让对方赢,那么我们就有希望进入前四。此时,摆在教练员和队员们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路是放球,进入前四,获得高额奖金,另一条路是正常打球,尽力比赛,打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获得第7名或第8名。
最后,我校女排队的教练和队员们选择了第二条路,以3:0的比分战胜对手,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出线,最终获得第七名。赛前,他们向教委汇报了这一决定,并承诺愿意承担因此决定带来的一切担子。
采访中,王主任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不是一定要求获得金牌,而是要让学生享受这个过程。作为一个学生,能够代表上海参加大运会,对运动员们来说就是一种荣誉,这种荣誉、这些经历将给他的一生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记忆。所以我们不要加重他们的压力。过程做好了,结果就在其中了。大家尽力了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