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亨凯
“美国真诚地希望与缅甸建立友好关系……未来,将继续为缅甸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建议……希望成为缅甸最好的盟国”。“只要缅甸领导人继续在民主改革的道路上前进,美国随时都准备着与缅甸同行……不论是对内、对外的改革,美国都愿意提供帮助”。2011年12月2日,正在缅甸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仰光与昂山素季会面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和在美国驻缅使馆举行的媒体招待会上说了上述的两段话。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访问缅甸,作为50年来首位到访缅甸的国务卿,希拉里会见了包括缅甸总统等领导和昂山素季等民主人士。
而作为缅甸民主人士的代表,昂山素季也在与希拉里会面后对媒体说:“现在,对我们来说美国是一个良好的出口……我们需要很多帮助。不只是美国,我们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中国作为我们的邻居,我们也希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
此外,缅甸总统吴登盛的政治顾问吴内新勒也在希拉里访问缅甸当天,对境外媒体说,“不论战略地理位置多么具有优势,如果不小心经营,就无法得到更多的收益。缅甸一面是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一面是具有11亿人口的印度。缅甸也是有压力的”。
从上述几人的谈话中不难发现,由于中国的崛起,拥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的缅甸,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的棋子。于是美国近乎迫切地想与这位对立了20多年之久的“敌人”重归于好。而缅甸作为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国内经济急待振兴,其战略地理位置为其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因此当世界头号强国转变态度向其示好时,缅甸没有任何理由不接纳。美国如能解除对其施加了20年左右的经济制裁,缅甸对外贸易将脱离长期过度依赖亚洲市场的困境。当然,即使亲西方如昂山素季,也表示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而在希拉里访问缅甸前,缅甸国防总司令敏昂兰上将的访华,也再次说明了中国在缅甸政治、经济发展和安全上所不可替代的地位。
“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尽可能地与邻国、强国建立并保持友好关系,是每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当国内外局势转变,出于国家民族利益,即便是曾经的“死敌”也可尽释前嫌,再度携手。回顾缅美外交史,就能证明这一点。
根据历史记载,缅甸与美国的首次接触应始于1856年。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由于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已失去了“下缅甸”的半壁江山。当时国王敏东王曾向美国总统写了一封信,称有意与美国建立亲密的友好关系,并希望美国协助其夺回失地。一年后,即1857年,美国时任总统詹姆斯?布坎南也回信称,希望与缅甸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不愿看到缅甸的主权与领土受到侵犯等。并随信附送了一个使用水蒸气发动的火车模型。当时美国也正处于南北战争的局势,因此美国实际上并无能力对缅甸提供任何的协助。不久,缅甸就在1885年,敏东王之子锡袍王手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缅美再无来往。
直到1948年,缅甸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独立后,才与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总统杜鲁门还为缅甸的独立日亲写贺信祝贺。美国驻缅使馆建立,双方也开始有了贸易上的往来。1950年10月,美国还向缅甸提供了2100万美元的武器资助。美国为何对刚刚取得独立的缅甸如此示好呢?实际上,当时,新中国也建立不久,国民党残军潜入缅北,建立了一个“反攻大陆”的基地,于是缅甸的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对当时暗中协助国民党进行“隐蔽行动”的美国来说已经开始显现。
缅甸发现美国中情局在缅北为国民党残军提供援助时,大为震怒。但由于独立不久,当时的缅甸国防军军力较弱,也不愿向美国发作。而缅甸两次的围剿行动也都告失败。不得已,只好向联合国告状,国民党残军的侵略行为才得到解决。
有趣的是,缅美之间的关系,并未受到该事件的影响。或许作为回报,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时,美国并未发表意见。甚至在排华事件发生,缅华关系受到影响时,美国更是一声不吭。1966年,奈温将军还访问了美国,在白宫与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会面。此后,缅甸每年都会派遣2名军官到美国受训。曾经鼎鼎有名的缅甸情报局(MI)就是在美中情局的培训和协助下建立的。
这一切的援助关系都和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有关。美国为了“扶蒋反共”,遏制社会主义在亚洲的发展,与中国、老挝、泰国比邻,与柬埔寨、越南等仅有咫尺之遥的缅甸,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地理位置。因此,美国才一方面与缅甸打好关系,一方面又暗中或间接借助缅甸自身的发展,来实现其政治目的。
直至1988年,缅美关系才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由于国内经济大萧条等原因,缅甸发生了全国性的学潮。从英国回国探亲的昂山素季被推选为民主运动领袖。在这非常时刻,美参议员史提芬访问缅甸,会见了昂山素季。同年9月12日,即发动政变前6天,缅甸军方也在海港发现了,据称是来迎回使馆工作人员的美国舰队。随着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以及后来在1990年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的全国民主联盟大获全胜,但军方却拒绝承认后,缅美关系于是彻底破裂。不仅将外交级别从大使级降至代办,停止对缅的长期援助,并于1997年开始实施了多年的经济制裁直至今日。
虽然,美国名义上是出于民主、人权等对缅甸进行了制裁与“断交”。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也已发生了重大改变。新中国在文革结束后平稳发展,“反攻”已经无望。美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欧洲。缅甸对于美国的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经降低。
而就在缅甸最困难的时刻,中国成为缅甸最重要的伙伴。在中国的帮助下,缅甸的基础建设逐渐开展,经济发展缓慢但有序前进,在政治上也打破了被美国与西方孤立的局面。两国的“胞波”情谊就这样得到了巩固。可以说,这数十年来中国一直是缅甸最重要的“盟友”。
国际政治总是变化莫测。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高调“重返亚太”。被忽略了十数年的缅甸,再次进入美国的议程里来。以2009年美国公民耶托潜入昂山素季府中,后被缅方所逮捕一事为契机,美国派遣了近十年来首位访缅的参议员吉姆?伟布。从此,在随后的几年里,美国都较频繁地派遣高官访问缅甸。正如希拉里本人所言,为了本次的会面,美国做了两年多的准备。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逻辑:当中国动荡不安时,美国就重视与缅甸的关系;当中国局势稳定发展,而缅甸出现混乱时,美国就疏远与缅甸的关系;而当中国和平崛起,缅甸民主出现转机时,美国又欲再度亲近缅甸。
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但可以有永远的朋友。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缅两国长期以来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开展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给两国都带来了利益。不断推进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缅两国的共同意愿,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只要中国更设身处地为缅甸着想,缅甸依然是中国最好的邻居。
(作者为缅甸华人,曾在缅甸唯一中文报《金凤凰》担任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