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海清 李洁 来源:党委研工部 发布时间:2011-12-22
11月30日晚,研究生团工委、研究生会特邀上海市沪剧院举办了第十二届相辉节文化活动之“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近沪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当晚,光华楼202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里都坐满了来自各校区的广大师生、教职工戏迷们,他们带着对沪剧的浓厚兴趣共同欣赏了这场本地传统戏种视听盛宴。
沪剧是最能代表上海地域文化的戏曲,发源于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选择在我校进行专场演出正是基于百年建校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有利于推动沪剧这一传统戏曲的传承,增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文化普及效果。
此次演出的主持人是上海沪剧院的钱思剑老师。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他的演唱嗓音明亮,润腔流畅,韵味醇厚,在演绎袁滨忠流派唱腔上尤见功力。代表剧目有袁派大戏《雷雨》、调入上海沪剧院后担纲的首出大戏《王孝和》、以及喜获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的《心有泪千行》等。钱老师热情大方的开场白立即带动了全场气氛,期间穿插的上海话更是将大家引入了沪剧的氛围,在问答互动中向观众们传递了大量关于沪剧的发展历史、唱腔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整场演出中,钱莹、王森等优秀青年演员声色俱茂地表演给观众的印象颇深,经典名段《庵堂相会》、《大雷雨》配之主持人的知识铺垫以及扬琴、胡琴、击响板等乐器配奏使得现场掌声不断,观众们在感受沪剧独特魅力的同时加深了对沪剧的认识和了解。《芦荡火种》这一剧的出演更是将现场推向了高潮,该剧讲述的是阿庆嫂以茶馆老板娘身份和当地群众一块掩护地下党员,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斗智斗勇的故事。演员举手投足间将阿庆嫂机智灵活、不卑不亢的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其泼辣与圆滑共具,机警与沉着同兼,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随着情节的进行时而全场安静屏住呼吸,时而唏嘘长叹逃过一劫。
时长两小时的演出随着《今日梦圆》剧目的落幕而结束,现场观众仍意犹未尽,不约而同地邀请钱思剑老师加演,钱老师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献上了清唱了两段精彩的沪剧唱段,深厚的功底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场精彩的沪剧演出将海派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对这一历史悠久的高雅戏剧的兴趣和关注。阵阵掌声的背后不仅仅是喝彩,更是对艺术的热情,对传统戏剧的支持。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将更多的高雅艺术引进校园奠定了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期待更丰富的艺术形式走进师生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