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新闻 康凯
上一版3  4下一版  
艰难的重建
◎专家座谈
日本市民:中国令人爱恨交加
邻居家的窗户破了,我们该做什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邻居家的窗户破了,我们该做什么?

  【评论】

  李楠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曾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一文中提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善良店主的房间窗户被他淘气的儿子砸破了,于是他不得不为了修补窗户而付给玻璃工6法郎。随后,人们开始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不论发生什么事,总会有人得到好处,要是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看到这里,我们所理解的道理好像是这样:窗户破掉了,玻璃工才会有饭吃,推而广之,玻璃破掉了,门破掉了,碗破掉了,相手工业才会得到好处,才会有所发展。 这个故事被经济学家们总结成"破坏创造需求"的"破窗理论":灾难在经济上反而可能会带来新的就业和发展。

  3月11号日本的大地震就是一个"窗户破了"的故事,不过是我们邻居家的窗户破了。为此,国内不少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在对日本国民表示人道主义上的同情之余,也在积极地思考:如何才能当上那一个幸运的"玻璃工"。众所周知,1995年阪神地震后的三年,日本的GDP增速较之1994年的1%确实增加了不少,而据高盛估计,本次日本震后重建大约需要1.3万亿人民币,除去汇率因素,较之阪神地震的重建费用也大大增加,因此,对部分"在商言商"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抢先修补玻璃的好机会。而地震之后没几天,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报道:"山东对日本蔬菜出口订单已经开始增加","部分钢铁企业对日钢材出口的订单也在增加",国内不少商业机构网站上,也发文表达了希望当地企业抓住"商机"的强烈愿望。

  那么中国到底能否成为那个挣到6法郎的"玻璃工"呢?首先回到巴斯夏的故事,如果店主没有拿6法郎去修玻璃,他会拿6法郎去做什么呢?他可能会拿6法郎去买一双舒适的鞋子,可能回带着全家去好的饭馆撮一顿,这样,对手工业者来说,虽然玻璃工没有拿到6法郎,但是鞋匠,饭店老板都有可能得到6法郎。

  日本是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游的国家。而中日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所遭受的灾害,对中国必然有所影响。日本机械制造业的生产供应链遭到中断,位于中下游的中国生产厂商必然也会停产;日本国内消费信心的下降,必然也会影响到新兴的中国的消费市场。而从历史来看,中国这30年的发展,也是受益于周边国家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日本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日本是中国地缘上的邻居,邻居家的窗户破了,和自己家的窗户破了一样,无论如何也称不上一件好事。东亚是全球市场中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日两国同样需要经济的发展,也同样依赖对方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我们乐见到一个经济复苏,社会活跃的日本。

  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日本的重建工作当然要参与,但更要积极的学习日本企业的经验和吸取日本企业的教训。与其满足于费尽心机地当一次幸运的"玻璃工",还不如将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之上。意外的自然灾害是偶然的,但是市场的标准是恒定的。我们国内的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无论是否是那个"玻璃工",都能受益于东亚经济的整体增长,都能分到店主拿出来消费的6法郎。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