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星 周竹 来源:《复旦》第837期 发布时间:2010-05-24
二0一0年五月十五-十六日,由全国各高校及澳门青年社团主办的二0一0全国高校澳门学生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两岸四地高校的澳门学生,围绕“我与城市”主题,就澳门及祖国内地的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行学术探讨。
我校校长代表陈寅章、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丁雨秋、澳门中联办驻京办事处主任秦铁鹰、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李沛霖、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崔世平等嘉宾参加论坛开幕仪式。崔世平以“盛事──城市更新的一种动力”、澳门大学新闻及公共传播课程主任林玉凤就“城市──文化的培养场”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让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是每位城市人的梦想和追求。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长张裕在为论坛献辞时说,以‘我与城市’为主题的论坛,就澳门及祖国内地的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进行学术探讨,可以让澳门的大学生立足澳门、胸怀祖国、高瞻世界的视野下,参与促进澳门发展的讨论,也使就读在不同省市高校的澳门大学生能聚首一堂学习交流,具有特别的意义。他希望大学生关注澳门的城市发展,共同探讨为了城市与环境发展的协调,实践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相信论坛能畅所欲言,对提高澳门城市的生活素质,集思广益,为今后特区政府订定政策,有参考价值作用。
此次论坛的主题“我与城市”,与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吻合。据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李沛霖介绍,本次论坛是继一年前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第一届全国高校澳门学生论坛基础上的又一次盛会,希望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一年一年办下去。他说,参与本次论坛的澳门学生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南开大学等海峡两岸知名学府。论坛自今年三月起报名征集,参与发表的论文题材丰富,涉及面广,经过沪澳两地专家教授从三十位入选作品中评选出三名“最佳优秀论文”以及一名演讲“最佳风采”获得者。
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海峡两岸各大著名高校的澳门学生,在论坛上交流了各自对内地城市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澳门现状及未来前景的思考。论坛上,澳门学生对于故乡的思考评述,深入到澳门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保护、创意产业、货币汇率、交通、房产等,论文中前沿的观点、详实的资料、充实的论据,令由各大高校教授学者组成的评委会赞叹不已。16日下午,结束论文交流的学生还赴上海世博园区进行了参观。
据悉,全国高校澳门学生论坛是2009年借澳门回归十周年契机,由北京大学澳门文化交流协会发起并举办第一届的。论坛举办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高校澳门学生联合会借2010上海世博会之利,接过这一“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