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刊 李秀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阳光体育排球赛复旦女子夺双冠
专访第三届上澳联理事长张志诚  自愿担起在沪澳生的责任不害怕
“拾莲”沪澳生同庆回归十周年
高校澳生组织参观杭州民营企业
全国高校澳门学生论坛在我校举行两岸四地优秀青年纵论城市发展
“澳门之歌”沪区赛事落幕
      
 
版面导航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访第三届上澳联理事长张志诚  自愿担起在沪澳生的责任不害怕

  E:本刊记者(Esther)

  K:上澳联理事长张志诚

  E:上澳联理应是两年一次换届, 但是到最近你才成为理事长,是甚么原因呢? 

  K:我们上澳联的第三届理事会是在2009年的5月接任的,就在去年的毕业酒会上进行了换届仪式,当时我选上了副理事长。今年已经大三的我们,学业上都会比较忙碌,原来的理事长要为明年的考研出国作准备,实在无法两边都兼顾得来,为了能使上澳联保持顺利地运作,他沉重地决定请辞上澳联理事长的职位。请示监事会后,我们理事会进行了一次补选,在原为副理事长的人选中重新票选一名理事长,而我幸运地便成为了新的理事长。

  E:上澳联工作不是闹着玩的。一夜之间你要肩负起整整一个社团,压力会很大吧!

  K:压力方面肯定是有的,尤其作为上澳联的代表人,对于各种各样的社团问题都是责无旁贷的:比如说要确保每位理事都能在能力水平上发挥得最好,而又不担误学业;又比如活动组织中不仅要知人善任,还要仔细留意新进的师弟妹,发掘优秀人才,这种种需要思考、也需要经验。对我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催促着我要赶快成熟。但是毕竟已经为上澳联工作了接近三年,担任副理事长已有一年,对于上澳联各方面的工作流程与运作方式都比较了解,相信接手后问题也不会很大。我会尽我的能力做到最好。

  E:据我所知,最近在筹备一连串的活动,并且是同期在进行,但是上海澳门学生本来就不多,你们是如何运作呢?会担心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吗?

  K:分工是开展上澳联工作的重要一环,传统上来说我们是以“分工”和“配合”来组织活动的。活动由一所学校的同学负责策划,并由骨干成员进行决策和提供意见,每当在执行上有需要时,其他同学都会全力协助,把工作分配给各高校的同学,各方配合务求活动顺利开展,这样可以使各自能够调节好课业和活动的时间。我认为同学们随了学习外,善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参与社团活动,也是学习的一种,而上澳联的成员似乎也深明这一道理。

  E:是甚么原因令你愿意承担起一个社团? 简单来说, 上澳联有甚么吸引你的地方?

  K:上澳联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团体,为在上海就读的澳门同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大家可以在这里互相认识,为在外求学的单调生活增添不少色彩。而上澳联又是一个特别的社团,它规模很小,但又称得上很大:坦白说在上海读书的澳门人只有二百人左右,难听点说扣除一些“假澳门人”后,最多就不过百五人左右。然而上澳联力所能及的范围在一百二十人左右,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上海,从范围上、比例上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社团。但是,仅仅一百余人的社团,自认为“大社团”又真是见笑了,尤其在举办大型活动时,我们会显得人手紧缺;不过这里有能之士很多,往往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作,实在很令人佩服。就是这种使命感和挑战,让我觉得很踏实、很自豪,担起运作上澳联的责任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我的荣幸。

  E:运作一个社团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责任很重。你会害怕吗?

  K:害怕倒不至于,倒不如说是担心吧!运作一个社团的确不容易,尤其是我们受到上海地域上的限制,上海的高校分布得特别的零散,几乎每间学校到达中心地带徐汇区都得花上一两个小时,更别说学校之间的往来了,这使我们组织活动更加的不容易。我们上澳联的成功全頼同学们对上澳联的一份热情和执着,我们作为学长姐的,最重要是把这种热情感染我们的学弟妹,以延续我们上澳联的精神。

  E:那大概很难吧,因为这要改变人的思想和看法。

  K:我们的师兄师姐就是这样一路引导我们、感染我们,今天我们都很宠爱上澳联,同时很感激师兄师姐为我们做的一切。对啊!的确很难,但是带着感恩之心,外加一份冲劲,我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