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纪录.影像 何莲
上一版3  4下一版  
E复旦/纪录.影像
2010.01.01
责 编:何 莲 082013028
谁的音乐?谁的人生?
CNEX
张经纬:每一个镜头和剪辑都是我的写照
To Be a Human Being
编者的话:
历年主题及片目:
媒 体 如 是 说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 体 如 是 说

  有血有肉 富有戏剧性 

  

  此部人物纪录片胜在真实,人人在镜头前都愿意以自己真面目出现,说话和行为举止都没有掩饰。黄家正与钢琴老师罗乃新(Nancy Loo)的电话对白;他在乐队排练时当众斥责哥哥、妹妹、同学、学弟的恶言,粗口,这些都一一全无保留纪录在片中。

  黄家正敢在校际比赛不按规定,指挥乐队演奏一首超时2分钟的曲子,而要队友心甘情愿冒着扣分的危险来配合他。他的行为完全表达出他的想法:“音乐不是拿来比赛的,不是去赢冠军,音乐是生命,用心演奏出来的那一刻,才是音乐真正意义所在。”

  这部讲人性的优秀纪录片,不只是电影而已,也是很有份量、很充实的音乐讨论、人生哲学探讨。

  《亚洲时报》

  

  香港背景下的音乐与人性

  

  黄家正体会到音乐发乎人心并彰显美善的特质,盼望与亲友分享。少年轻狂但活出了一种「众乐乐」的胸襟。黄家正坚定不移地相信当人打从心底里明白音乐的真谛时,人生将会豁然开朗。他真心想与亲友师长分享音乐的美善。师长朋友认同黄家正的才华,却又受不住他狂傲而不留情面的性格。幸运的是,师友们都别具慧眼,坦诚认同他的超卓之处。学校乐团集训时,虽然间有冲突,但有惊无险,最后齐齐整整地参与校际音乐节。

  我们不应摒弃香港独特的背景、文化与价值观,反而要更珍惜已确立的优良传统、制度及中西并重的精神。只有这样,香港人文社会才能茁壮,承传优秀的社会原则和操守。

  《信报财经新闻》郑志慧

  

  (不)寻常香港天才故事

  

  张经纬想请那些参与拍摄的家正的朋友去看看,被大多数的老师和同学拒绝了。只有家正的钢琴老师罗乃新被勉强说服去看了。之后她对其他老师说,你们应该去看看,你们或许会对家正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家正的钢琴恩师,对他来讲除了父亲以外最重要的一个人。其后她看了六次,每一场放映皆出席。

  一个纪录片在它最最微小的影响上,成全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

  为什么在深圳和北京上映之后,人们被一个默默无闻的香港少年打动了?他的广东话夹着英语的语言表达,他的眼泪、咆哮、少年气盛的快意、言之凿凿的自信和突然的沉默,穿梭在他的音乐里,唤起了人们对自己少年和童年的追忆。当张经纬用镜头录制下并呈现出来以后,人们意识到回忆中所谓“美好的童年”“美丽的青春”,原来既不真实,也不真诚。生命从起开始自觉的一刻起,或许就隐藏了十一岁的家正所感到的残酷,只是他用他的方式面对了,留下了伤痛。而旁观的人则不得不试图回想自己从十一岁至今所做出过的所有选择。

  香港其实有点闷,香港人更不喜欢听起来闷闷的东西。这个故事经过内地这家基金会的努力,竟然将走上百老汇院线的大银幕,张经纬忽然感到,纪录片在香港有希望。                  

  《明报》陈韵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