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裁员——半小时前还在忙碌,半小时后就被辞退了
早上10点前,张昊还像往常一样在电脑前工作。10点钟后,他接到了人事部经理的电话,请他去一下。半小时后,张昊已经不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了。
看着整洁、熟悉的办公环境,张昊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在公司坐了2个多小时,他才抱着箱子离开。
坐在张昊身边的同事李兰吓得浑身打哆嗦。她刚刚由一家杂志社跳槽到这家公司,刚刚结束半年的培训期,由见习转为正式员工不久。也许是看在李兰刚来这家金融公司不久,第一批和第二批裁员名单都没有出现她的名字。但李兰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出现在第三批名单里……
今年5月份,李兰跳槽到这家金融公司,福利不错,仅在培训期,李兰拿到的工资已经超过了原来的杂志社。
■地产行业减薪——把个人消费压缩到极限
李军在上海嘉定一家楼盘做营销主管。
从今年7月起,她所在的楼盘就卖不动了,减薪已成定局。
李军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郊区一家村办化工厂工作,每月工资只有2500元。
因为一直反复看楼盘,李军对上海嘉定地区的二十多个楼盘了如指掌。后来,一家公司的楼产副总见李军的形象不错,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干脆出6000元工资把她从原来的化工厂挖了过来。虽然李军和老公现在加起来的工资不到1万,但都来自农村的他们却特别能够攒钱,一个月都能够存下7000元。
面对南方周末记者,李军这样总结了她的省钱经:家里每天的早餐是自己做,馒头是菜市场买的,小米是老家种的,咸菜是自己亲手腌制的,加上一瓶辣酱,吃得又好又省钱。她和老公的中餐是自己头天晚上在家里做好带去的,在单位的微波炉里热一下就好。晚上回家的时候在菜市场外的临时摊点买,比菜市场便宜。
家里日常生活需要的日用品全部去欧尚超市购买,办了会员卡的她只买特价商品。遇到卫生纸、肥皂、洗衣粉等之类的日用品,她都是整箱的去当地的综合市场上买。在逛街的时候,她经常是反季节购买,到了夏季买冬季的衣服,冬季买夏天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处理价,特别划算。两人买的衣服款式一定要简洁,看上去要有质感,这样的衣服穿几年也不容易过时,穿在身上绝对看不出廉价的味道,也不用担心同事笑话。
■小公司招文员——名校生纷纷应聘,只招愿吃苦者
宗靓是一家外地公司驻上海机构的前台文员。在回老家结婚前,她必须给自己找一个接班人。
按照以往的惯例,她请几个在公司实习的学生在学校的BBS上发了一个招行政助理的帖子,大意是要求女性,只要会做简单的财务报表就可以了。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个职位含金量不高,月薪只有3000元的工作居然吸引了复旦、交大、同济在内的数百名学生投来简历。才一天时间,她的信箱已经超过了100封应聘的信件。三天后,共收到全国各大高校260封应聘邮件。
原来有个叫“应届生求职网”的网站转了招聘启事,所以她才收到全国各地的求职信。
她把应聘的情况汇报给公司经理,经理也很意外。他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面试这么多的求职者。经理分析:“现在是经济危机,许多待遇好的外企和大公司不招人,毕业的学生工作很难找。别看我们是个小公司,招的是文员,工资不高,但是根据政策,我们可以落上海户口,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求职。”
在筛选面试者的时候,经理要求她,把那些北大、复旦的硕士研究生和“海归”删掉,挑一些家在外地的学生和户口在本地郊区农村的学生。因为根据他的经验,外地的学生和本地农村户口的大学生不娇气,能吃苦耐劳,可以干得久。
白领“投奔”街边小吃店
金融危机带旺上海小餐饮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不仅让这个冬天显得有些难熬,也让一些素来追求生活品位的白领开始有了节省开支的打算,一些白领甚至主动放弃原本动辄三四十元的商务套餐,将目光转投一些大众化的小饭店与小面馆。由此,一些原本被白领视作不入流的“小餐饮”也被金融危机意外带旺。
白领“投奔”街边小吃店
金融危机带旺上海小餐饮
商务楼白领光顾“小餐饮”
工作日的中午12点,正是就餐高峰时。位于江西中路、福州路的小巷子里,一家名为“德臣”的小面馆内已空无一席。不仅如此,就连狭窄的走道间还站着好几个人在耐心地等候着。记者扫视了一下就餐的人群,发现不少都是挂着大厦出入牌的“黑西装”和“白衬衫”,甚至还有位西装革履的老外端坐其中。
四川中路、北京东路的一家“蔡记”小吃店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就餐者中,有一位提着文件夹的小姐格外扎眼。这位文小姐就在附近一幢商务楼里上班,上午刚跑完一个客户就直接到这边来就餐。文小姐表示,以前都是和同事到另外一家规模稍大的饭店点菜吃,平摊下来一顿午饭基本都要30元左右。可因为金融危机,老板已经明确说过,近阶段不会加薪招新人,因此大家都觉得形势不好,也都纷纷降低了伙食费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德臣”还是“蔡记”,两家餐饮店走的都是大众化路线,一顿午餐的基本价目都是10元以下,荤素搭配的盖浇饭一般也就12-15元,比起一些商务套餐的消费,价格显然亲民得多。
中档餐饮店没了昔日“闹猛”
尽管小餐饮这边门庭若市,但一条马路之隔的一家中档餐饮连锁店内,中午时分的人气却明显不足。餐厅工作人员说,以前很多白领都会结伴到店内吃午饭,一般都点些商务套餐。但最近一个月以来,来的人明显少了,即便是就餐高峰时还是有不少座位空着。
而在静安寺附近的愚园路上,不少以白领顾客为主的中档餐饮连锁店也没了昔日“闹猛”。这边动辄三四十元的商务套餐实在有点贵。以与“蔡记”一马路之隔的那家餐饮连锁店为例,最便宜的炖肉套餐也要32元,基本上食材稍微丰富一点的套餐都要在38-45元,对于不少想节省开支的白领来说,还是有点贵。
白领就餐还看重卫生和味道
据了解,一些原本以大众消费为主的餐饮店意外迎来了不少白领客人,营业额基本上可以较以前提高一二成。尽管如此,也不是家家小餐饮店都能受惠其中,记者在对一些白领的采访中发现,除了价钱,卫生和味道也是大家普遍看重的品质。
江西中路上的“吉祥馄饨”店的老板对此很有感触,因为他另外有一家规模更大的店面在静安寺附近。两家门面因为定位不同,遭遇也大相径庭。之前,江西中路的这家店鲜少有白领的生意,可最近明显增多的白领客流让生意火了不少,而静安寺的那家店营业额却有所减少。老板告诉记者,在静安寺那种地段,他的店消费层次还算比较合理,所以客流量并没有太大减少。但比起以前,很多白领基本不点菜,索性实惠到底直接改吃盖浇饭了,有人还提出能否打折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