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间体育(顾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间体育:不可遗失的瑰宝
民间体育 三人板鞋竞速
古都北京空竹风行
中国瑞昌剪纸艺术 再现民间传统体育
“迎奥运”弄堂运动会
健身新项目粽子球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体育:不可遗失的瑰宝

  现在人们都在玩什么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又存在于时代的变迁之中。清贫时期儿时的“廉价快乐”已被奢华取代了,就在现代时尚运动不断入侵的今天,很多人仍着迷于空竹、风筝、摔跤这些传统项目,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项目也正从校园开始寻找传承的良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年“廉价的快乐”的项目正逐渐消失,被更加奢华的游戏所取代。像滚铁环、叠罗汉、骑马打仗、打水漂、抽陀螺、弹弓、铁牛耕地、斗拐都是当年很多男孩子的最爱。有拼力气的,也有玩技巧的,45岁的李潼看着自己的小儿子在体育公园潇洒自如地脚踏轮滑,回忆起自己当年和小伙伴们玩的那些小游戏,“那时候,我们有的是力气有的是精神头,每天就是和邻居、同学结伴玩,既快乐又锻炼了身体。关键是不用钱啊,那些所谓的玩具随手就能自己做,像是弹弓、陀螺,都是我们自己动手。而且我们小时候也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娇气,正是淘气的时候,磕磕碰碰难免的,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玩”,聊起童年那些最单纯的快乐,李潼回味无穷,目光似乎飘回了童年的家门口。

  抬轿子,又被她们亲切地称为“送新娘”,坐在“轿夫”双手搭起的“轿子”上体验一下小小的羞涩;埋花窖,从小感受“插花”艺术。但像丢手绢、跳房子、打口袋这样的小游戏,目前也是当今小朋友们最爱。 

  传统项目正日趋复苏     一些发展成形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在沈阳仍被大众所接受。比如武术、空竹、风筝、摔跤、木兰拳等在沈阳都有固定的民间协会和社区团队。在交流中求发展,在切磋中寻创新,民间体育爱好者最希望他们的团队能够不断扩大,自己所喜欢的民间项目流传不息。 

  在沈河区滨河街道合兴社区有一支空竹队,队长洪长利今年73岁。全队50多人,10年前就在青年公园零散地玩,去年才组织成队,队员彼此间相互学习新花样。铁西区的劳动公园、皇姑区的北陵、百鸟公园、沈河区的万柳塘、小河沿等地都有空竹队,人数平均在50人左右。队与队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开展表演赛。现在沈阳喜欢抖空竹的人越来越多,入门了就要学新花样,而且很多老年人更是看重它的健身功效,比如调节四肢灵活性、治疗梗椎疾病。 

  民族特色项目濒临失传 

  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中,民族体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等,他们的很多传统民族游戏正趋于消失。 

  回族、蒙古族、满族都有各自不同方式的摔跤,比如蒙古族式摔跤叫博克、回族和满族式叫绊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摔跤在沈阳流行开后不久便中断了,直到近几年又发展起来了,还成立了民间业余摔跤协会,目前协会有20多名成员。为了民族项目不流失,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走进校园。 

  回族、蒙古族、满族都有各自不同方式的摔跤,比如蒙古族式摔跤叫博克、回族和满族式叫绊跤。目前在沈阳流行的是中国式摔跤,据沈阳摔协会长关贵林介绍,中国式摔跤融合了各民族的特色,但在沈阳的发展并不顺利。

  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瑰宝,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精神,是真善美的融合。这种民族特质愉悦我们的心情、涤荡我们的心灵,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应长流不息。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