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为美国人发现了美洲,教会了英国人作诗和做买卖时耍手腕,教给德国人军事,教给法国人烹调,教给俄国人演戏和跳芭蕾舞。其实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教会了全世界什么是艺术。真正的意大利的艺术。
千万别在意大利人面前提艺术
“生命对我而言只存在一件事——电影。”去年的最后两个月,意大利国宝级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回顾展和寒冬的风一起到来。我有点喜欢这个90多岁的老头。最近看到他的作品是他和王家卫、索德伯格合拍的影片《爱神》,三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导演共同完成了一个内涵深邃的命题作文。老安的负责的部分叫《事物的危险线索》。故事里的爱,专注了这个老意大利人对爱的罅隙的思考。正是如安东尼奥尼、费里尼、贝托鲁奇这样的电影艺术家,他们保留了欧洲传统中古典浪漫气质,将意大利的文艺影象推向世界的前沿。
整个意大利更像是建筑艺术的殿堂。罗马的庞贝古城、圣母科斯美蒂教堂,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百花大教堂、比萨斜塔,威尼斯的太息桥、圣马可广场……当意大利的暖风吹过阿尔卑斯雪山,空气变得非常清澈,黄昏下的城市湖水,像塞尚的画笔下那样稠密和支离,那时就想起学英文时,老师在破破的讲台上朗读过的话:黄昏日落的时刻,是天堂的门开启的时刻。会有天鹅在叫,白色的游船缓缓地驶进码头,哗哗地落下帆。这般的时刻,你自然会感觉到处是艺术的气息弥漫。
有人说,意大利是一个以设计著称的国家。今年9月,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和米兰古典设计博物馆赞助的2005意大利设计巡展(I.DoT)赴京展出,10月又来到了上海。在宽阔的上海科技馆里,花样繁复的设计展品错落陈设。其中有我欣赏的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意大利人的庸懒是出名的:慢餐、喝酒、广场生活、咖啡馆每天上演;甚至国产的红色法拉利也永远懒得擦,停在马路的两旁。可是,当你的眼球中映入银色金属凳的刚劲线条和通体圆滑利落的马克杯时,你也一定会为其天马行空的设计理念折服。
时尚——与爱情孪生
我本来打算以“衣仪天下”的标题来概括意大利的服饰时尚,毕竟意大利的顶级世界品牌太多了,可能永远无法细数:Armani、Gucci、Fendi、MaxMara、Blumarina、Sisly、Versace、Prada、Dolce & Gabbana、Zegna、cerruti1881,还有Ferragamo的鞋,Bvlgari的水晶项链,Satchi的皮具,等等。
2005-2006 米兰秋冬时装周早已上演完毕。历经演变的米兰时装周以及相关的艺术展览,举办的时间已经不仅仅是一周了,这次秋冬时装周共持续了10天,将近100场时装秀在不同时间、场合举行。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情去感受吧,因为我们都深知,时尚就如爱情,这一圈的过去,就意味着新的一圈已将开始。
拿D&G作例子吧。二十年前,光头的Dolce和小四岁的Gabbana开始了他们的 forbidden love。于是从感性升华为爱情,再由爱情衍生出了专属于D&G的、被盛赞的意大利艺术想象。露出性感胸肌的男模特穿紧身牛仔裤,黑皮革风衣,用定型水梳得高高的头发和不可一世的嘴脸,Dolce & Gabbana的不羁和离经叛道让人仿佛在聆听着Nirvana的《Smell Like Teen Spirit》。诠释“business smart”的精神,两粒扣的西装外套不窄也不阔,把男人的腰身体现出来,里面的粉色衬衣合身得如同天造地设,低腰的裤子没有褶,加上颜色的爆发,蛋黄装军绿色、血红衬铁咖啡,还有牛油果的绿,真是精彩绝伦。
灵感澎湃的Dolce & Gabbana在2005春夏男装系列中,设计了郁金香图案在白衬衫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一起出场,红色袋巾,绿色真丝领带,白色T恤上有太阳在天边挂,还有那件黄色的风雨衣,就像天线宝宝会穿的那种。乐天的设计。
全然不同的风格,全然不同的感受,这就是Dolce & Gabbana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视觉。但,爱情也会褪去:Dolce 和Gabbana,曾经的意大利时装双煞也已正式分手。还会有从美好爱情中诞生的D&G吗,Dolce 和Gabbana还会复合吗?“never say never,”Gabbana说。
时尚总是和爱情孪生,在一轮一轮的时尚洗礼后,留下的究竟是什么?你来我往,匆匆人群中,意大利的服饰时尚也终成一个个美丽的光环,能够圈住人们脚踝的,已经是逝去的经典。
左岸的浪漫和尖叫
我一直一直,是一个喜欢尖叫的人,只是在城市的喧闹然而讲究风范的生活中,很少能有纵情尖叫的机会。当你喊出你最响亮的声音时候,你会感到,整个人都变成了一瓶大香槟,砰地一声,身体里巨大的欢娱就随着那声尖叫冲天而起。
意大利就是一个充满这样尖叫的国度。他的白天和夜晚截然不一样。十一点后,你去年轻人的酒馆。情形必定是这样的:酒吧破破的大门半开在街灯下面,看进去像个十足的废墟。但废墟在灯里,就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美。酒吧里面播放着震耳欲聋的摇滚。会有一个帅气的男孩子,把头发染成红色和蓝色,然后用发胶竖起来,弄成魔鬼的样子;还会有一个美艳的女孩,穿了一件从大腿处撕开口子的破牛仔裤神气活现地走过来。还有神气激昂的朋克,头皮剃得非常非常光滑。还有一个金发又脏又长的小伙子,独自喝着酒,聋子一样靠在音箱边上,无助而忧伤。他们的眼神迷离。他们的手臂纤细。
意大利已经不像十八世纪的欧洲了,他的精神在伟岸的欧洲精神的废墟上演出着自由而狂放的重摇滚,破掉的幻想的旗帜迎风飘扬,就像塞纳河沿岸的中世纪城堡上暗黄的旗帜一样。他有他的自由,他有他的不屑,他有他的智慧,他有他的嬉皮,他有他的浪漫,他有他的尖叫,他还有他的浓重的艺术气质和时尚氛围。
说浪漫,意大利就像本国的现代派画家莫迪里阿尼的画,他画中的人物都是长脖子、溜肩膀的类肺病患者,可其中却有一种衰颓而哀伤的美,这样的美便构成国家浪漫的基本。说尖叫,意大利就像酒吧里描着夸张眉毛的女孩头戴的一只野花,在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竭斯底里的喊叫声中峥嵘怒放。
就是这样妥帖,浪漫的哀伤和尖叫的狂放,在意大利这个特别的国家共同存在。
文/吴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