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印象海派文化--前世今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e复旦 印象海派文化 专题策划编辑:刘丹 --前世今生
e复旦 印象海派文化 专题策划编辑:刘丹 --前世今生
影视中的上海
寻根之旅1、开埠 1843年,上海开埠,吸引了大量海外移民及国内商户,码头一片繁华景象。
e复旦 印象海派文化--前世今生 专题策划编辑:刘丹
e复旦 印象海派文化--前世今生 专题策划编辑:刘丹
e复旦 印象海派文化--前世今生 专题策划编辑:刘丹
e复旦 印象海派文化--前世今生 专题策划编辑:刘丹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 年 20 月 20 日 星期 20 放大 缩小 默认        

e复旦 印象海派文化 专题策划编辑:刘丹 --前世今生

  引题

  标题2

  印

  源流

  "海派"一词起源于中国画。晚清时期,中国画家汇聚上海,西洋画也开始流行,吸纳民间绘画艺术和西洋画技法,形成融合古今土洋为一体的海上画派,又称海派。破格创新,个性鲜明,以兼容性、激进性、浪漫性、开放性、自由性取胜。后来逐步扩展到一个文化流派。

  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大量国外移民涌入,来自英、法、美、日、德、俄、意、葡、波兰、捷克、印度等40个国家纷纷来到上海,使得上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齐名的国际文化中心。因此,上海文化中包含了各种西洋传统。例如以英、德为代表的新教传统,强调"入世禁欲'-职业感、讲诚信、细致;天主教传统,重艺术性,浪漫、超脱。上世纪前半叶,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海吸引了中国最优秀的文人、艺术家,文化与创新活跃,中国的许多文化事业如报纸、期刊、出版社、电影、交响乐等,都发端于此;中国形态的近代城市市民文化,也源于上海城市。

  寻根之旅

  3、建筑

  旧上海的西式别墅楼

  石库门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适应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改造成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4、文人

  今天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汇集了鲁迅、郭沫若、叶圣陶等当时的文化精英的雕像。

  5、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是优雅时尚、美丽精致。

下一篇4